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省委全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水利工作,分析水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水利工作。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泽巴足副省长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2008年水利工作成效明显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水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三大主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水利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省解决了10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2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完成集雨补灌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2平方公里,新修梯田64万亩,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20.5万千瓦,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分解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水利工作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水利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水利部陈雷部长,矫勇、周英、胡四一副部长等部领导先后到甘肃检查指导工作。陆浩书记、徐守盛省长、刘伟平副书记、泽巴足副省长等省上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水利工作。水利部与省政府签订了《促进甘肃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二是中央水利投资创历史新高。通过积极争取,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补助资金22亿元,比上年增长77%,是近十年来中央对我省水利投资的四分之一。三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大、覆盖面广、效益显著;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各项措施加快落实;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快。四是科学应对了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局部地区旱洪灾害,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迅速行动,科学应对,团结奋斗,众志成城,取得了水利抗灾与救灾的重大胜利。
2008年全省水利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成效显著。“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4件实事之首。全省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作为重点任务全力落实,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18处、水窖3825眼,解决了13个市(州)、83个县(区)10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超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亮点纷呈,涌现出了定西、平凉、临夏三市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区域典型,环县、会宁、靖远为代表的解决干旱山区饮水极度困难典型以及和政、华亭、临洮、肃州四个整县推进典型,抓点带面,分类推进。切实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将庄浪、榆中、和政三县作为全省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管理、项目前期管理、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在全省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石羊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加快推进。以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为核心,以水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强化水资源配置和计量管理,狠抓重点治理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关井和压减配水面积等措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呈现出良好开局。已改建干支渠133公里,完成田间节水30万亩,关闭机井1933眼,安装地下水智能控制计量设施1.2万套,压减配水面积33万亩,建成日光温室7万多亩。2008年,通过水量统一调度向民勤下泄水量7708万m3,景电二期向民勤输水6117万m3,蔡旗断面总过水量达到1.5亿m3。2008年武威市水权配置总量19.9亿m3,比水权制度改革前的2006年实际用水量减少3.4亿m3;武威辖区农业灌溉用水量16.5亿m3,较2007年同期减少2.3亿m3,同比减少12%。通过三年治理,累计减少总用水量5.9亿m3,其中减少地下水开采量3.4亿m3。
黑河下游生态修复成效不断扩大。2008年张掖市共组织向下游实施了4次“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等措施,累计调水123天,正义峡下泄水量累计达11.8亿m3,下泄比例创历史新高。黑河调水9年来,正义峡累计下泄水量90.8亿m3,东居延海累计进水3.7亿m3,形成最大水面面积42平方公里,实现了自2004年8月以来持续不干涸。黑河下游周边生态环境已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积极推进敦煌党河流域生态保护。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政府批复的近期工作实施方案,先期开展了节水工作,实施党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滴灌面积4.2万亩,启动了关井和压田等措施,已关闭各类机井167眼,压减耕地2.5万亩。
(三)引洮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引洮主体工程已累计完成隧洞掘进及一次支护36公里,其中主洞掘进及一次支护32公里,占总干渠隧洞总长的33%。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已报水利部,水规总院正在复审,尖山庙调蓄水库建成并正式蓄水运营。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收尾工作进展顺利,昌马水库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流域信息化系统工程开通运行。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已完成田间配套面积7.1万亩,追加投资3182万元已落实到位,牙塘水库正式移交临夏州管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快,及时与市州水利部门签订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严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鉴定核查、初步设计审批关,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列入全国规划的131座病险水库已全部批复初步设计,已安排投资107座,有54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50座正在建设,3座准备开工。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一是继续巩固和扩大张掖试点成果。张掖市大力推进用水结构调整优化,全面推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强化农业节水,全市累计建成常规节水灌溉230万亩,高新节水66万亩,农业用水由88%降低到81%;在101个企业、校园和社区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二是继续推进全省试点工作。加大了对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各试点县(区)普遍完成了制度建设和初始水权分配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水价改革、计量设施安装、示范区建设、用水者协会组建等工作。三是敦煌、武威两市新一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面展开。敦煌市认真落实试点方案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重点开展了地下水监测、取水计量和削减农业用水等工作。武威市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动员工作。四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金昌、嘉峪关、白银市节水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节水灌溉普及率达到62%,年节约水量1.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实现了负增长。万元GDP用水量为46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
(五)抗旱防汛工作取得新成效。2008年,庆阳、平凉、天水、白银等地和河西地区先后出现春末夏初干旱和夏伏干旱。汛期,一些地方出现局地暴雨。据统计,干旱高峰期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868万亩,有73万人出现程度不同的饮水困难。汛期全省共发生72次局地暴洪灾害,59个县363个乡镇受灾,水毁堤防44公里、灌溉设施439处。
各级水利部门以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抗旱防汛减灾措施。完成春灌465万亩,夏灌1498万亩,秋灌697万亩,冬灌1252万亩。逐级落实防汛责任制,向社会公布了防洪责任人,明确了防洪安全职责,加强了责任监督,认真组织开展汛前大检查。重新编制审批了水库防汛调度计划和度汛方案,加强了水库防洪调度管理。积极向水利部汇报争取中央特大抗旱防汛补助资金7000万元,落实省级专项资金1153万元。启动了全省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兰州等五座重点防洪城市和刘家峡等7座大型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全省82个县级预案、520个乡镇级预案和144个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
(六)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一是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实施。完成景电一期等8处大型、3处中型、29处1~5万亩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了8个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共改建衬砌干支渠道530公里,建筑物2590多座。在全省40个县(区)实施“民办公助”小型水利项目,新建水源54处,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7万亩。二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庆阳蒲河二期、天水藉河二期、“长治”工程、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2平方公里,建成各类淤地坝175座,各类小型水土保持拦蓄工程2856处。天水、平凉、庆阳等市梯田建设力度大。三是农村水电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省有50座小水电站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实现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新开工建设小水电站21座,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舟曲、迭部等22个“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稳步推进。东乡县小庄等3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七)水利管理和改革取得新进展。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全省359个水管单位改革方案经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其中352个水管单位完成了改革验收,占总数的98%,省级验收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已落实公益性人员经费18973.5万元,占94.1%;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7284万元,占73.9%,临夏、白银、兰州等市已将“两费”纳入财政预算,庆阳、天水市“两费”到位率较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1047人,占应分流人员的95.9%,水管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人员1.2万人,参保率达85%。改革后的水管单位普遍实行了聘用制和竞争上岗制,强化了内部管理,初步建立起了重实绩、重贡献、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
水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甘肃省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细则》、《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和《甘肃省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的起草和调研论证。对20多个新建、改建、扩建取水项目组织开展了现场查勘和水资源论证,石羊河、黑河以及黄河流域内的工业项目用水普遍推行了水权转让。认真落实《水功能区划》管理规定,核准公布了全省第一批重要水源地名录,开展了重要水源地保护工作。会同省环保局启动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及纳污能力核定和限排方案制定工作,制定了重大水污染事件预警预案及应急管理制度。中英合作水资源需求管理项目进展顺利。
(八)水利抗震救灾扎实有效。“5·12”特大地震造成陇南、甘南等地28座水库、93座水电站、1835处农村供水等工程不同程度震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水利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及时排除了堰塞湖险情,解决了灾区群众饮水困难,有效地防范了次生灾害。全省累计维修震损供水工程1316处,修复水源工程319处、供水管道984公里、蓄水池501座、水塔55座、水窖2万眼,解决了129万人的应急和临时供水。有3座水库完成应急除险加固任务,16座水库已开工建设,9座水库正在做开工准备,修复加固和重建堤防31公里。在认真核查灾情的基础上,及时编制完成了《甘肃省5.12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我省8个重灾县区的水利灾后重建项目纳入全国总体规划,规划水利灾后重建总投资15.4亿元。目前,重灾区农村供水、堤防加固、渠道维修、农村水电设施修复等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九)全力争取拉动内需新增水利项目。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出台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水利部门认真分析研究中央补助资金项目的重点和投向,迅速行动,抢抓机遇,全力争取拉动内需新增水利项目。通过积极努力,共落实新增水利投资计划4.5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76亿元,地方配套1.75亿元,主要用于农村饮水安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西营专用输水渠、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长治水土保持七期工程、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等。为确保新增投资及时到位实施和发挥应有效益,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按要求分解下达资金,集中力量审查批复实施方案,安排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十)一起彩官方免费下载
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体系,深入推进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切实加强水利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努力解决基层水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严格财经管理,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加大水利宣传力度,高度重视信访和老干部工作,努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的作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2008年水利发展改革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国家水利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共同努力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向始终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全省水利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国列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工程实施受到一定影响;全省水利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不强;一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相对滞后,影响工程立项实施;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和监管力度还需加大,水利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厅系统一些企业单位经营状况欠佳,基层水利单位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科学谋划,努力推进水利事业新发展
当前,我省水利事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牢牢抓住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不断完善水利发展的新思路,创新水利发展的新机制,实现水利发展的新突破,是各级水利部门的重要使命。
1.充分认识加快水利发展的新机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对中小河流治理、节水灌溉、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等作出了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投资中下达我省水利项目投资2.76亿元,今年中央投资将继续增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办好的五件实事之首。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水利部十分关心甘肃水利发展,在重大项目立项建设和资金安排给予甘肃有力支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多次深入水利一线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坚强领导。省级财政也逐年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所有这一切,体现出中央和省上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显示出水利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重大机遇,是对各级水利部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
2.全面把握推进水利发展的新要求
客观地看,全省在推进水利发展改革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待相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和审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还不相适应,用水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引发水生态问题,部分地区大量废污水排放导致水环境严重恶化。目前,我们正以稀缺的水资源、有限的水环境容量和脆弱的水生态系统,承载着不断扩张的庞大人口规模、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水利投资总量不足,周期性波动大,历史欠账多;同时,地区之间经济条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来解决水问题。水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事关农业基础的稳固,事关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必须把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布局和加快水利发展。要一手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水资源管理,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需求的同时,创新水利发展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
3.不断完善引领水利发展的新思路
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水利工作的指导方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水利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水利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应对水旱灾害和各种突发性涉水事件中,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设施作为建设的优先领域;在水利管理中,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重点任务,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保障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发展的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以项目建设、水利管理、改革创新为支撑,努力构建安全卫生的城乡供水体系、配置合理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功能完善的抗旱防汛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不断增强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河西地区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突出石羊河、黑河、党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调整优化用水结构,大力推行节水,强化流域管理和用水管理,控制削减开采地下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
中、东部地区以合理配置水资源为中心,加快引洮、盐环定等骨干供水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灌区节水和泵站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中小水源工程,集蓄雨洪资源,为城乡生活和能源化工基地提供用水保障,推进梯田建设与小流域治理。
南部地区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快重点城市、重要河段防洪体系建设,强化山洪预警,最大限度减少洪灾损失,科学开发水电资源,实施农牧区节水灌溉,实施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封禁治理,保护江河水源涵养地生态。
4.不断创新促进水利发展的新机制
改革创新是水利发展的根本动力,水利事业要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水利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影响水利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一些难度大的深层次问题,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努力构建支撑水利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在符合规划、履行审批程序的前提下,鼓励群众以多种形式兴办小型水利工程,允许乡村集体组织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转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要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模式。要建立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逐步实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调整非农业供水水价。积极推行两部制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等水价制度。
5.积极争取实现水利发展的新突破
当前,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打好新一轮水利建设攻坚战,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取得新成效。第一,加强民生水利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第二,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增强水资源调蓄配置能力;第三,加强节水工程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第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障绿洲生态系统;第五,加强重点河段防洪安全建设,着力提升防洪保安水平;第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特别是要在以下四个新项目立项建设上力求突破:一是争取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二是争取启动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三是争取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四是争取启动黑河二期应急治理项目。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09年水利工作
2009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省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水利建设,加强水利管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水,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主要工作任务是:加大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力推进石羊河、黑河、党河等流域治理,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引洮等重点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着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推进水土保持梯田建设和农村水电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2009年计划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25万亩,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25万千瓦。
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省委、省政府对保障饮水安全高度重视,2009年把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列入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今年的项目将安排在全省13个市州、83个县区,农垦28个农场,130个林场(站)实施,计划投资8.25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710处,集雨水窖1840眼。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方案,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要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社会化监督,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机制,提高供水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农村供水服务网络和水质监测体系,保证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要抓紧做好2010-2013年饮水安全项目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到2013年全面解决我省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喝上卫生水、安全水、放心水。
(二)全力推进石羊河等流域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已进入规划实施的关键阶段。2009年,一是要全面完成2007、2008年度已下达投资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西营专用输水渠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启动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二是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完成治理规划总体实施方案、专项规划和2010年前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继续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积极探索水权转让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配水、管水、用水中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关闭机井任务,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控采措施,完成地下水削减任务;强化水量调度,努力实现年度分调水目标。
黑河流域治理,一是要继续全力落实黑河水量调度方案,确保完成年度调水任务;二是要抓紧实施22个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加快渠系工程、高效节水工程、灌区量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三是要协调流域机构尽快完成黑河二期应急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先期实施河道整治工程20.3公里,对黑河干流10座引水口门进行改建,对黑河草滩庄引水枢纽进行除险加固。
敦煌党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是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按照水利部批复的规划任务书要求,争取今年3月底前完成《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规划》,及早审查上报水利部。二是继续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严格执行“三禁”,稳步推进关井、压田和机井智能化控制等措施,为促进项目立项实施创造条件。三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三)加快引洮等重点工程建设。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重点抓好控制总干渠工期的3#、6#、7#、9#四座长隧洞的建设,计划完成隧洞掘进及一次支护18公里,隧洞洞身砼衬砌18公里,暗渠工程4公里;开工建设一干渠上段、二干渠上下段、三干渠及定西、陇西城市供水管线和总干1~9支渠工程;完成田间配套建设3万亩;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在基本确定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后,全面优化干支渠及供水管线工程布置。疏勒河项目加快扫尾工程建设,加强调度管理,促进工程全面发挥效益。积极协调落实引大工程供水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抓好剩余项目实施,推进尖山庙水库供水配套设施建设,开拓供水市场。大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已落实投资和已开工建设的病险水库,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争取在2009年全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力促已列入规划尚未安排投资的24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全部开工,计划投资1.88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46亿元,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已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的水库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及时发挥效益。抓紧编制第四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争取将剩余病险水库全部纳入国家规划。
(四)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一是实施景电一期等1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完成马营河等两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抓好兴电等四个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续建3处、新启动9处1—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修订大型灌区剩余项目规划,修订完善《1—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抓好1~5万亩灌区“两改一提高”试点工作。二是抓紧实施28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力争在今年5月底前全面建成发挥效益;积极争取资金,实施一批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民办公助”小农水项目;做好全省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10个重点县的规划,为争取国家“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三是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年新增500万亩梯田为目标,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总结推广梯田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落实每年建设125万亩梯田任务。四是继续抓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续建21条坝系、新建9条坝系;大力推进天水藉河二期、庆阳蒲河二期、平凉庄静、刘家峡库区、长治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六大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力争建设品牌工程和示范样板。五是继续实施22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在6月底前完成3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项目验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实施范围。进一步理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六是抓紧实施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加快已纳入全国总规划的8个重灾县(区)乡村供水设施、灌溉工程、水文设施、农村水电、水土保持和水库、河道及堤防工程等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努力使水利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五)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和管理,推进制度建设,加大节水力度。二是要以国家级试点为先导,以省级试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张掖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成效,巩固和保持好全国第一面节水型社会建设旗帜;敦煌市要认真落实试点方案,做好试点工作的中期检查和评估准备;武威市要编制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对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的指导,选择一些条件相对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重点支持,探索新途径,创造新经验。三是加快完成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争取省政府批准实施,努力实现把河西走廊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带的目标。四是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建立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专项资金,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康发展。
(六)切实抓好抗旱防汛工作。今年的抗旱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根据预测,黄河、长江流域发生极端天气过程的机率增大。要立足于抗大旱、防大汛,做好旱情汛情分析预测和抗旱防汛的动员部署,积极落实各项应对措施,抓好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落实抗旱防汛责任,完善抗旱防汛预案,加强抗旱防汛指挥系统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抗旱防汛应急能力,确保城乡生活用水安全,确保主要河流、大中型水库、重点城市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切实落实山洪防御各项措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向水利部、国家防总汇报,争取中央特大抗旱防汛资金。
(七)积极争取启动实施新的水利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立项建设一批前期工作完善、符合国家投资重点和方向的新项目,保持水利后续项目建设的持续性。一是将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作为重点争取项目,庆阳市要抓紧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促使项目尽早开工建设。2009年计划完成供水工程的施工供电、道路、管理设施建设,并全面开工建设主供水管道,建设罗山支管。二是力促启动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各泵站管理单位要配合水利部灌排中心认真做好泵站安全鉴定工作,同时抓紧编制完成2009年实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上报水利部审批,力争尽早开工实施。三是争取启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各地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优化项目布局,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实施计划,做好项目储备和筛选上报,并做好项目实施准备。
(八)不断推进水利改革。一是巩固扩大水管体制改革成果。公益性经费未能足额到位的部分市州,2009年要加大落实力度,着力抓好承诺的兑现,确保公益性“两费”落实到位。要不断深化水管单位运行管理改革,推行全员聘用、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激发水管单位活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升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水平。继续实行水利项目投资与水管体制改革挂钩的措施,促进公益性经费的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跟踪检查和督查落实,做好改革的总结和评估,巩固改革成果,建立和完善水管体制改革长效机制,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二是继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三是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流域和区域适度的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进一步规范水费使用管理,加强末级渠系和计量设施建设。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要认真贯彻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加强对企业改革的宏观指导,激发单位内部生机和活力。认真研究和协调解决基层水利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九)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一是积极推进法制体系建设。加快《甘肃省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细则》、《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和《甘肃省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完善,加快立法进程,争取在年内颁布实施。二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改革成果,发挥体制优势。流域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不断强化对流域用水、配水、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继续做好重点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三是强化取水许可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采取强制性和引导性措施,突出抓好地表水尤其是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抑制用水需求的不合理增长。四是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落实《甘肃省水功能区划》,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完成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及水资源保护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切实做好全省城乡生活水源地的保护。五是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资源管理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十)加强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把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做好水利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上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建一处工程,聚一方民心,修一条水渠,织一条纽带,切实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之情,通过水利职工的努力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水利系统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交流、人才培养和选拔力度。努力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心特困企业和困难职工,搞好老干部工作。强化水利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四、强化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
2009年全省水利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1.强化工作责任,层层狠抓落实。今年水利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水利项目建设投资强度大,项目多,时间紧,要求高,责任重。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认真研究,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做好前期工作,夯实发展基础。规划和前期工作是水利事业长远发展和水利工程实施的基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修订完善好水利发展规划。当前,要抓紧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加紧开展重要专项规划的编制,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要提高规划的质量,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规划在促进水利科学发展中的统筹和先导作用。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审查审批,搞好项目储备。
3.加强协调争取,努力增加投入。完成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资金需要量大。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协调沟通,积极争取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向水利倾斜,保证水利建设顺利进行。各地要争取本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配套资金。要依法征收、使用和管理水资源费,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筹集水利资金。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发展。
4.加强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责任,强化对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要通过项目法人、招投标、施工、监理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生产安全。要如期完成去年第四季度新增水利投资项目建设任务。要加强工程稽查和执法监察,强化措施,务求实效。要严把工程建设验收关,确保工程建成后能够发挥应有效益。
5.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等水管理制度,坚决查处和制止违规建设行为,防止无序开发水资源、侵占河道水域等行为发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规范和监督许可行为,保障权力正确行使。
6.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加快水利发展,关键在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抓落实。要不断增强效率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提升行政执行力。坚持和完善政务(水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问题,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通过强化效能建设,努力实现发展意识有新增强、工作效率有新提高、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工作作风有新改进。
同志们,做好2009年水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改革,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以更加有为的姿态加快发展,全面完成各项水利建设管理任务,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